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市场分析 » 正文

净利预降近八成的韦尔股份,为何在资本市场被抢购?


  来源: 物联传媒 时间:2023-01-31 编辑:仪器仪表WXF
分享到:



年前,韦尔股份公布了自己“惨不忍睹”的业绩,公司预计2022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亿元至1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约32.76亿元至约36.76亿元,同比减少73.19%到82.13%。1月16日开市,韦尔股份以-4%开盘,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其收盘却接近涨停,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为什么同是大幅亏损,猪肉的正邦科技跌20%,而韦尔却遭到抢购?仔细研究后发现,其中大有内涵。

 

芯片是周期行业

 

早在2022年半年报中,韦尔股份就提示风险称,“存货无法顺利实现销售,将对公司经营业绩及经营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全球新冠疫情,以及地缘局势的紧张,消费电子市场整体表现低迷,使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消费电子需求受到了较强的冲击,导致韦尔股份等消费电子芯片企业出货量有所下滑。不仅如此,在本次年报中,韦尔股份还在公告中说明,预计2022年度全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3.4亿至14.9亿元,计提之后,才有了开头提到的净利预降近八成。如此看来,部分机构认为这将是韦尔股份的业绩底,于是在财报公布之日大肆买入,最终将股票收至近涨停。

实际上,从芯片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业绩见底可能还有一段时间。但是,芯片行业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周期行业,而非线性发展的行业。从芯片库存周期来看,随着部分资金的流入,预示着今年将是很好的在二级市场投资芯片的时间,而这一次韦尔的涨停,只是部分资金提前抢跑的动作。


目前的芯片,其实处在库存的峰值阶段,根据下图,可以大致推算出目前23年初,芯片的库存应该处在波峰靠右的阶段。


 

从各大半导体公司的财报之中,也能发现,无论从库存总数还是存货/销售比例来看,芯片的库存都已经处在历史高位,在这个阶段想大幅盈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库存见顶是比较确定的。

 

图:韦尔股份近五年经营数据分析



图:北方华创近五年经营数据分析


按照库存周期的规律,芯片产业的库存大概会在23年Q2-Q3进行大幅出清,而盈利周期也将在库存出清完毕之后到达。出于对芯片周期的考虑,笔者认为,今年能够快速清理库存的企业,将能够在半导体下一轮上升周期中发展的更加壮大,甚至可能出现几家世界级的半导体公司。



本周期内,国产芯片的发展

 

19年是这一轮芯片周期的开始,当时的芯片,正处于贸易战的背景之下,为了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国家大力推动自主研发芯片。也正是这个时候,国内有许多芯片企业开始高速发展,随着人们对国内芯片市场的乐观,大量资金涌入于此,也就导致芯片股票的估值在19年的炒作中被推到过高的水平。


相比于AMD和高通,二者的估值只有十几倍,而国内的芯片公司,PE估值历史最低都有30倍左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国内芯片高速发展期,资本对芯片公司的前景过度乐观,以至于在之后业绩不及高速发展预期时,人们才意识到芯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周期行业,而非爆发式增长的行业。


潮水退去,当年一批被炒作的股票,都进入“跌跌不休”的阶段。现在,随着周期底部的逐渐形成,一些优质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已经出现了止跌见底的现象。这时候来看,在这一轮周期存活的公司,有许多已经从曾经的树苗成长为了一颗茁壮的大树。


回顾这几年的芯片发展历程,从芯片热潮初起之时,舆论渲染居家办公、智能健身对电子产品需求增大,大量设计厂肆意下单,给予晶圆厂原订单量2-3倍的订单,最后晶圆厂只能按期排单,出原订单量的芯片,同时加紧时间扩充产能。如此兴旺了不到一年,随着下游销售的不及预期,厂家开始转头砍单,又导致台积电、中芯国际等晶圆厂的订单慢慢减少。发展到现在,各大设计厂的库存堆积如山,急需对原先生产的大量芯片进行快速销售,才能开始投入新一轮的产能。所以,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里,卖货,便是设计厂最大的任务。能够先一步出清库存,也就意味着能够更早的迈入下一轮芯片行业高速增长的快车道中。


韦尔等芯片龙头,之后的路会怎么走?


想要看未来芯片企业怎么走,可以先用新能源车行业的竞争进行类比。22年一年,比亚迪推出了数款新车,在国内以及欧洲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销售数量也是直逼特斯拉。马斯克急呀,于是在22年下半年对Model 3/Y 进行多轮降价,最后也创下了特斯拉销量的新纪录。然而,特斯拉降价,难受的却是“蔚小理”这些处在新能源车二线的品牌,他们在下半年的销量有些拿不出手。这是常见的双寡头竞争,特斯拉和比亚迪的销量竞赛,结果挤压了二三线车企的利润。


关键词:    浏览量:794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市场观察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