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权威专家 » 正文

潘时龙:为雷达安上眼睛 要 把“1”变成“N”


  来源: 新华日报 时间:2020-05-08 编辑:仪器仪表WXF
分享到:



【人物档案】

潘时龙,1982年5月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光学学会,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


潘时龙


【记者解码】

他28岁被破格擢升为教授,在国内组建一流微波光子学术团队,研制出打破垄断的自主光矢量分析仪、研发出了国际最高分辨率的微波光子成像雷达。作为创新大咖,他的学生都是拿奖拿到手软!他告诉记者,在科技强国的路上,一名青年的力量还是太小了,他要努力的,是要把“1”变成“N”,把“我”变成我们。


记者:用8年时间一口气读完清华本硕博,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做了两年博士后,回国成为南航校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备受瞩目,当时你是怎么考虑的?


潘时龙:在加拿大做博士后时,我研究的是微波光子学,尽管概念已经被提出十多年,但大多是基础研究,没有太多实际应用。一个新兴学科要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很难靠一己之力实现,需要很长的过程,要打通产业的上下游链条,要通过产品迭代使成本不断降低。当时带宽已经成为微波发展的瓶颈,把微波与光结合,增大带宽,相关设备的体积重量功耗都可以降低,这在航空航天领域意义重大,微波光子的应用在航空航天背景下最有希望实现。


在应聘过程中,院士和校长助理亲自与我对接,人事处处长花2小时听我讲学术,院长力荐我成为教授,他们的一片真情打动了我。当时也正好赶上了南航大力施行的“青年教师破格晋升教授制度”,从无到有,我们微波光子学在南航很快起步了,就在一间由会议室改造的临时实验室,房号是614。当时只有三四名从考研本科生中筛选的助手,我就激励大家,“我们的科研要‘牛得要死’,也要‘新(New)得要死’。”


潘时龙 讲座


记者:所以你觉得什么样的科研是最“牛”的?


潘时龙:那必须有两点,一是必须是最前沿,第二是必须有用,能解决国家的一些关键领域的重要问题,这也是我来了南航工作的科研目标和思路。


比如到了南航之后,我们就发现国内缺乏分析测量工具。我在国外用到的高端测量仪器,国外却对中国禁售。要想成为科研强国,必须首先成为仪器强国。为此,我决心自主研制。最终我带领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光矢量分析技术,分辨率相比国际最高性能商用仪表提升了4000倍,打破了国外测试仪器公司的长期垄断。如今,相关技术和产品已经为长飞光纤、中航光电、航天电器、中电集团、航天科工、华为公司等数十家企业和院所提供服务,有力支撑了新型光器件、光系统和国家重要型号的研制和生产。


在解决了仪器问题后,我带领团队研制出超高分辨率微波光子雷达。相比传统雷达只能看到一个点,新雷达可以以视频的方式看到目标。中国最大的雷达研究所中电十四所曾评价: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对小尺寸目标的实时高分辨成像,为下一代多功能雷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未来,我们还想将微波光子雷达从地面搬到空中甚至太空,用太空眼守护国家的安全!


记者:疫情期间,你的科研工作有没有受到影响?


潘时龙:课题组没有停止研究,会议也比以前开得更多,比以前更忙了。


科研方面,有很多方面在展开。比如去年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超高精度光矢量分析仪”,疫情期间我们做了一个应用的拓展,尝试用光谱分析识别病毒。实际上病毒也可以看作是光器件,在我们目前最高分辨率的光矢量分析仪下,会得到更丰富的光谱数据。我们用光谱打到病毒的样品上,将反射过来的光收集起来测量进行分析,有可能找到病毒的特征峰值,从而有可能去识别这种病毒,目前研究还在进展当中。


我在多个国际国内委员会担任专家委员,现在虽然都只能“云”开会,但真的比以前密度大了,有时候一晚上能有三个会,其中也有一些社会服务,比如说在疫情期间智能船舶业如何应对,民航机场建设如何推进,大家一起研讨应对策略,提出发展的具体方案。


另外作为南航首批纵向党支部,我们课题组的各类学习和研讨活动也更加频繁了。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我们集体学习了会议精神,回顾了我们在防疫阶段的各种情况,包括国家的整体决策,我觉得有助于同学们去认识国家各个层面的问题。年轻人有力量、有智慧,也有干劲,在这个特殊时期,更要好好的引导。


记者:你怎么看待90后乃至00后的年轻学子?


关键词:潘时龙 专访 微波光子    浏览量:12060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人物专访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