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国计量科学院
——推进我国计量研究领域发展
计量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必要支撑条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可以说没有计量就无法进行现代化工业生产。王大珩先生一直非常重视计量工作,曾代表我国参加“国际计量委员会”,王老也常常带我参加计量院的多项活动。
为了能使科技界对计量院有所了解,我们于 2001 年曾组织了 28 位院士考察了中国计量院,了解计量工作的现状。院士们深有感触,就联名向国务院呈送了《面向 21 世纪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加快建设我国现代化计量体系的建议》的报告,并建议由科技部牵头会同财政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加快建设我国现代化体系的具体措施。
此后我多次主持计量院科技项目评审与验收工作。2008 年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计量院设立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计量科学咨询委员会,并聘请我作咨询委员会主任。
经与计量院领导商量,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计量院计量研究综合优势与研究条件,和清华大学的智力、人才和信息优势,培养一流科研人才,创造一流科研成果,由计量院和清华大学精仪系、物理系共同建立了“精密测量联合实验室”。现该联合实验室在频率标准、原子钟和绝对重力仪研究等方面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
图3 金国藩与中国计量院领导合照
04 国际光学委员会
——提升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
国际光学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Optics, ICO) 附设在联合国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 (International unio for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 IUPAP),是联络各国光学学会的一个组织。现在有 50 个国家的光学学会和 5 个国际学会参加。
我是我国第一个接触 ICO 的人。我在德国爱尔兰根大学访问时,有一天,时任 ICO 主席罗曼(A.Lohmann) 教授将 ICO 秘书长弗兰克纳 (Frankena) 也请来和我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从事光学科学与工程的人很多,中国光学学会应该参加 ICO”。翌年我回国就向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王大珩先生汇报了此事。王先生组织常务理事会开会,一致同意要参加 ICO。可哪知经了解台湾光学工程学会已经参加了 ICO,并是会员国之一。根据我国科协的政策,在国际组织中不能出现两个中国,因此给了 ICO 一个难题。此后我作为中国光学学会的外事负责人,不知给下一届 ICO 主席石内顺平 (Tsujiuchi) 写了多少封信,石内顺平也不知做了多少工作,最后台湾方面同意台湾光学工程学会以地区性学会参加,这一问题才得以解决。1987 年 ICO 在加拿大 ICO-14 大会上通过中国光学学会为其会员,其后 1993−1999 年母国光院士被选为 ICO 副主席,2002−2008 年我被选为 ICO 副主席。
我任职 ICO 副主席时,向王大珩院士建议争取 ICO 的大会在我国召开一次。王先生非常同意并让长春光机所申请。2004 年时任光机所所长的曹健林率领有关人员前往委内瑞拉,向 ICO 理事会陈述条件与准备情况,会议同意 2005 年在中国长春召开 ICO-20 大会。为了办好会议,为祖国光学事业增光,我曾四次去往长春。在 ICO-20 会上,我任程序委员会主席,从主要外宾的邀请与接待到大会报告人的确定,从会场选址、来宾住宿条件到会后考查路线的勘查等工作,都亲自主持与组织。
这次大会开得很好,参会人员一千多人,外宾 150 余人。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查尔斯•汤斯 (Charles H. Townes) 也来参加指导。王大珩先生不顾身体衰弱多病也为大会作了主旨发言。ICO 主席团曾写信来说“这是 ICO 历史上最大与最成功的一次大会”。
四、对若干问题的个人看法
01 关于教学制度
我从 1950 年毕业后就在学校工作,至今已经 70 余年了,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我在大学学习时,学校的教学制度基本上是学习美国的。在校学习完全是学分制,学生每个学期要选 15~16 学分。低年级必修课较多,高级的备选课往往设有先修课程,不修先修课程,不得选学此课。自选课程由学生自由选取。为了将来的工作有更多的机会,像我当时就选了内燃机、机车设计、热工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化工原理简介。